English
  •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预约参观
  •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对外开放,星期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开馆9:00    止票16:15    停止入馆16:30    闭馆17:00
  • 请关注公众号“甘肃省博物馆”或“这里是甘博”预约进馆参观
学术活动纪要丨第91期敦煌读书班

       4月7日下午,由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联合举办的第91期敦煌读书班在甘肃省博物馆接待室举行。为便于各地学者参与交流,本次活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共有220余位学者积极参与。活动由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刘光煜主持。

b1.jpg

活动现场

        本期读书班进行了三场学术报告。第一场报告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杨富学主讲《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末西夏遗民重修新证》,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燕林评议。

b2.jpg

主讲人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

       敦煌莫高窟第61窟被多数学者认定为西夏窟,主要依据该窟出现有夏汉合璧僧人题记和西夏装僧人画像。杨老师认为,学术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西夏文在元代基本不再使用。其实,不管是黑水城还是他地,西夏文相当流行,真正意义上的西夏文《大藏经》的首次刊刻与其后多次印制都是在元代完成的。杨老师分享了四条可为石窟断代的证据:按照西夏朝廷规定,西夏文地位在其他文字之上,而莫高窟第61窟榜题的汉文写于西夏文之前,与西夏文作为“国书”地位独尊的情况相左;从黄道十二宫中处女座与人马座来看,不具西夏服饰特点,却有元代特色;甬道南壁的龙纹,与中原、西夏的温驯风格差别很大,却接近西亚、回鹘的凶猛风格,当与元代色目人大量入居敦煌有关;尤为重要的是,西夏助缘僧像覆盖于蒙古文题记之上,可作为铁证。据此证明莫高窟第61窟甬道壁画应为元代之物。

b3.jpg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

       第二场报告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王菊主讲《甘肃省博物馆藏丝织品文物及其研究现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张东评议。

b4.jpg

主讲人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王菊

       甘肃省博物馆藏丝织品文物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王老师重点从织造种类、织作工艺、纹样特征及研究现状等角度,对这些文物予以介绍,并对文物价值、纹样特征、服饰形制、审美理念、传播途径、织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甘肃省博物馆乃至甘肃省现有的研究力量与丰富的纺织品馆藏资源还不够匹配。与其它文物相比,丝织品的研究在数量、深度、广度等方面还存在欠缺,部分藏品至今尚未刊布。王老师希冀借助读书班的平台,把甘博的丝织品文物介绍给大家,以引起各位专家、学者的兴趣与关注,加强对其纹样特征、织造工艺、服饰形制、审美理念、传播途径等方面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b5.jpg

甘肃省博物馆藏锦织物及组织结构示例

       第三场报告由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研究馆员刘志华主讲《鞍马与牛车:武威雷台墓葬中的晋制》,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茹实评议。

b6.jpg

主讲人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研究馆员刘志华

       武威雷台墓由于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以及著名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倍受关注,但由于该墓并非通过系统科学的考古发掘,未出土可以明确墓主身份的相关文物,因此关于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身份一直是文博考古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学术问题。刘老师从墓葬中出土的鞍马、牛车组合入手,介绍了关于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了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思想风尚的转变,牛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演化,牛车与鞍马组合已逐渐制度化。刘老师选取了山西、陕西、洛阳等地区魏晋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进行对比研究,从宏观上揭示出雷台墓中体现的“晋制”埋葬特点,披露出这一组器物的埋葬价值在于彰显墓主人拥有的较高政治地位;微观上结合其它相关文物研究结果,认为武威雷台墓的年代应为西晋时期,墓主人应是西晋晚期统辖河西地区的高级官员。

b7.jpg

酒泉孙家石滩西晋墓M2出土的彩绘鞍马和牛车

b8.jpg

武威雷台墓出土的铜牛车和凭几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学者踊跃提问,三位老师对问题一一做了耐心、详细的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访问量统计:44743844    Copyright © 2018-2029 甘肃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12000579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