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预约参观
  •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对外开放,星期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开馆9:00    止票16:15    停止入馆16:30    闭馆17:00
  • 请关注公众号“甘肃省博物馆”或“这里是甘博”预约进馆参观
《“南海Ⅰ号”考古》学术讲座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5月8日下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孙键研究员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南海Ⅰ号”考古》的学术讲座。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志愿者,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及广大观众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并进行了交流探讨。讲座由甘肃省博物研究部主任李永平主持。

q1.png

      讲座围绕“‘南海Ⅰ号’的发掘打捞”、“出水文物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讲座资料详实细致、图片精美丰富、演讲引人入胜、现场反响热烈。讲座结束后,观众和孙键研究员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发现的第一艘沉船,也是国际范围内一处价值极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现保存于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示。“南海Ⅰ号”的发掘方案为整体打捞,在将其移入室内后,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整理和文物保护工作。结合文献记载,“南海Ⅰ号”的船体木材产地主要位于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一带,是一搜中型“福船”,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抗风浪性好、装货量大、适宜远洋航行等特点。 

q2.png

       据统计,“南海Ⅰ号”的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堪称我国水下考古之最,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此外还有各类金、银、铜、铅、锡等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大量的瓷器和金属饰品器形具有明显的中东地区和阿拉伯风格,说明了“南海Ⅰ号”所载货物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而制作的外销品。而铁制品、金叶子、银锭、铜钱的发现,也说明了金属货物仍然在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酒类残留物,腌制食物,羊、鸡、鹅等动物骨骼的发现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航海途中的饮食习惯。

       中国的南海是连接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中西交流中的海道大致在10-13世纪的宋代趋于极盛,南海海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都是一个充满活力而且无法取代的地区。而“南海Ⅰ号”无疑是了解南宋海上贸易的重要实证材料,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访问量统计:44888204    Copyright © 2018-2029 甘肃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12000579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