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预约参观
  •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对外开放,星期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开馆9:00    止票16:15    停止入馆16:30    闭馆17:00
  • 请关注公众号“甘肃省博物馆”或“这里是甘博”预约进馆参观
这件文物的名称,一口气都读不完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团窠(kē)对兽纹夹联珠对鸟纹半臂

1_副本.png

2_副本.jpg

穿上半臂

就是唐代的“弄潮儿”

 

半臂又称半袖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从魏晋的上襦发展而来

它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

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

3_副本.jpg

初唐女子多参加蹴鞠、马球等运动

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

它还从宫廷传入民间

成为常服的一种

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取代

4_副本.jpg

△ 永泰公主墓壁画上的持物侍女图。领首女官身后的侍女,梳着高髻,穿半臂长裙。套在襦衫外的半臂,让侍女们显得特别前卫、干练。


撞色+拼接

=中西合“臂”

 

这件半臂

充满了中西合“臂”的元素

所用的织物,黄色的一半是中国的蜀锦

红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锦

另外,它的花纹也是“中西合璧”

唐太宗时期,窦师伦(陵阳公)

在传统蜀锦制造工艺的基础上

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

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

创制了一批蜀锦纹样

即“陵阳公样”

5_副本.jpg

△ “陵阳公样”常见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图样。

6_副本.jpg

△ 红地团花对鸟纹锦,为典型的“陵阳公样”。


拥有“陵阳公样”的蜀锦

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身着一件这样的锦衣出游

就是姐妹间妥妥的“C位”了

 

寸锦寸金

蜀锦是当时最热外销品

 

蜀锦起源于战国时期

四川成都也是我国丝绸文明发源地之一

但由于生产工艺要求高

织造难度大,极耗工时

蜀锦可谓“寸锦寸金”

7_副本.jpg

△ 汉代,成都已经发明出世界先进的提花织机。此为复原模型 。

8_副本.png

尽管“蜀道难”,但成都“闭而不塞”

外国使节、各地商人

纷纷经蜀道而来

不仅将中国丝绸带去世界各地

也让蜀地风物

融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

延续发展了2000多年的蜀锦

凭借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

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_副本.jpg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是蜀锦的代表作。点击图片,查看它的奥妙↑


 

穿越千百年的繁花似锦

道不尽的缤纷美丽

透过这件半臂

我们可以一窥唐代人的

精致生活和审美情趣

10_副本.png





访问量统计:23103614    Copyright © 2018-2029 甘肃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12000579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972号